各位朋友:
零碳足食(亞洲)復元基金計劃的第一次遴選過程已經完成。總括來說,這是一次艱難的學習經歷,亦令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收到的申請書當中,負責人有老有幼,而建議計劃規模的大小和位置亦各式各樣;申請項目之多,使我們感到鼓舞。無可否認的是,所有提交申請的農民,對在其農地上施行生態農耕都有一份真摯的心志。
零碳足食(亞洲)顧問團隊根據以下條件,評估各份收到的申請書:
- 土壤改善程度
- 改善地面上下土壤微生物及生物多樣性的機會
- 計劃預備隨時執行的準備程度
- 增加土壤碳扯存潛力的規模和可能性
今年,共有 7 所農場獲選為零碳足食(亞洲)復元基金的受資助單位,總資助金額約為港幣 750,000 元,展望為 26 英畝的農地帶來改變。在接下來的數週,在技術顧問為獲選農場制訂受資助項目最終計劃同時,我們期待向你介紹這些農民和其項目的詳情!
再生農耕方式並非甚麼新猷,有不少都是一代傳一代的在地固有知識。不過,工業化糧食體系帶來的壓力,令不少農業生態習俗在農民之間失傳。我們親自見證著上了年紀的農民,慢慢(重新)發現這些農耕方式。正如能源供應網可以因為一系列的補貼和政府政策而蛻變,餐飲業者亦可以通過資助農民轉型,令再生農耕和可再生糧食體系成真。
在每一餐撥出數元,足以集少成多,在保護土壤、復元地下生態系統、提升糧食養份含量提升,以至扯存大氣層的過量碳等方面,作出大力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