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基金及海洋公園獲泰國的海洋動物獸醫護理及研究中心與政府部門海洋及海岸資源處邀請,共同舉辦第二屆地區性的東南亞海洋哺乳類擱淺網絡研討會及工作坊,旨在提升參與者處理擱淺個案時的緊急處理流程以及獸醫護理程序。研討會及工作坊已在11月於泰國舉行,並特別安排與國際捕鯨委員會 (IWC) 的工作坊一同舉行,以讓更多區內人員參與。
在兩天的研討會中,來自11國的代表報告了國內的擱淺網絡的情況,亦有七位講者就不同專題作分享,包括:香港政府與非政府機構就香港水域海洋哺乳類擱淺跟進的合作個案分享、有效的合作研究方法、運用流動電話應用程式報告擱淺個案、於鯨豚屍體就外部症狀、傷口與外傷作取證調查,還有IWC主講的鯨魚遭漁具誤纏情況,以及整理海洋野生動物肉類資料的OFFTAKE計劃。兩天半的工作坊則著重練習處理擱淺個案時的緊急處理流程、解剖程序,細胞檢驗示範,以及護理藥品等。研討會及工作坊獲150人員參與。
東南亞海洋哺乳類擱淺網絡於2013年成立,以建立一個促進區內海洋哺乳類擱淺個案跟進水平的地區性網絡為主要目標,首屆研討會暨工作坊同年在菲律賓舉行,其後於2013年及2015年,印尼及中國均舉辦了兩個以國內人員為目標的工作坊。保育基金除了分享經驗,亦同時為工作坊提供資助,而海洋公園的獸醫及動物部團隊,則以講者及導師身份參與。
今年的督導小組會議上,成員決定將網絡由東南亞擴展至整個亞洲,成為亞洲海洋哺乳類擱淺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