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
保育基金大自然感覺
尋找極度瀕危暹羅鱷
反思保育與發展間的平衡
我們近年經常會聽到有關「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育」間的矛盾。不僅是在香港這彈丸之地,原來世界各地都面對著相同的問題。早前四位香港演藝學院的學生透過保育基金的「野外生態保育大學生贊助計劃」到柬埔寨參與暹羅鱷保育工作,並會將當地的情況製作成紀錄片,希望大家反思如何在「發展」和「保育」間取得平衡。
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極度瀕危」的暹羅鱷,是世上最稀有的淡水鱷之一。牠們曾一度被以為已絕種,直至一個細小的種群在柬埔寨被重新發現。現時,野外僅餘不足1,000隻成年暹羅鱷。其柔軟的皮曾令牠們被大量捕獵,以製作皮革製品販賣;但後來因鱷魚養殖場的出現,令非法捕獵的情況得以減少。然而,過度發展及興建水壩所導致的棲息地流失,已成為暹羅鱷現時面對最大的威脅。
為了開拓水力發電以提供新能源予附近城市,當地正大力於主要河道(同為暹羅鱷棲息地)興建多個水壩。然而,工程令河流下游的水量及沉積物減少,影響當地的淡水生態。這不但直接破壞暹羅鱷的棲息地,令牠們的繁殖更加困難;更令漁獲減少,影響居住於水壩附近的村民的生活。學生在考察期間曾探訪當地村民,發現他們即使沒有水壩所提供的電力,都能自給自足,從大自然中獲取資源以滿足基本需要,做到真正的「與自然共融」。
村民的簡約生活喚起了學生的反思:「需要不多,想要太多」是大部分都市人的共通點。究竟我們現有的生活是否太奢侈,是否不必經常購買新衣服及更換電話?在滿足自己的欲望時,應如何平衡與大自然的關係呢?在著重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們可會忽略或犠牲了一些更重要的事物呢?這些問題都很值得大家仔細思考。
 å…¨åœ‹é¯¨è±šæ“±æ·ºæ•‘護網絡培訓班 2015 
由保育基金及國家農業部合辦及贊助、並得到香港海洋公園支持的三天「全國鯨豚擱淺救護網絡培訓班」在五月下旬於中國廈門圓滿結束。保育基金自2013年成立東南亞鯨豚擱淺網絡以來一直在東南亞各國舉辦培訓班,繼菲律賓及印尼後,中國是第三個舉辦此培訓的國家。近百位來自全國不同海洋自然保護區、漁政部門、研究單位、大學及水族館的相關人士參與是次培訓班。
保育基金、海洋公園獸醫、醫療化驗所及海洋哺乳動物部同事分享處理鯨豚擱淺的知識及經驗,包括處理擱淺個案的程序、如何診斷、治療及照料活體擱淺的海豚,簡單醫療化驗及海豚屍體解剖示範。國內專家也分享了國內不同海洋哺乳動物擱淺網絡的工作,以及國內不同海洋哺乳物種的分類。是次培訓班理論與實習並重,我們希望可在國內培訓更多人材及加強兩地交流,並提升各地區在活體或死亡擱淺鯨豚的救護及處理技術,以取得更多重要資訊以分析鯨豚所面對的威脅,從而協助各地區政府制定保育政策。
 BIOTHERM HOMME   X  保育基金 
 è«‹ä½ ã€Œæã€å€‹ç•™è¨€æ”¯æŒç”Ÿæ…‹ä¿è‚² 
現在只要在Facebook分享此貼文,再於留言欄留下「我下一個挑戰是……」,又或於Instagram上載以「挑戰自己」為主題的相片,並且標籤#BIOTHERMHOMME30TH,BIOTHERM HOMME就會代你捐港幣10元予保育基金,支持我們在亞洲區內的野生生態保育工作!
保育基金感謝BIOTHERM HOMME透過其30周年慶祝活動,發起「迎接一項個人挑戰.為海洋出一分力」活動,為保育基金籌款,同時喚起公眾對海洋保育的關注及支持。為慈善、為海洋保育,請大家於6月8日前到這個網址「捐」個留言吧!
 æ­·å¹´æœ€ç²¾å½©çš„「中華白海豚考察之旅」
在5月3日風和日麗的早上,我們「基金之友」一行四十餘人乘船出海觀賞中華白海豚。 出海不久,我們就在大澳附近的水域看到一群中華白海豚。這次看到的中華白海豚數量比平常多,當中還有兩條可愛的小海豚,令船上的小朋友雀躍非常。這群海豚一直在我們的船附近游弋,一眾「基金之友」和這群海洋朋友「相處」良久,都感到心滿意足。
【活動預告:「夜探大潭動物明星」將於6月6日晚上舉辦。按此瀏覽活動詳情,報名從速!】
  「基金之友」夏日入會優惠!   
現在只需捐款港幣$200(標準會籍)或港幣$80(小童會籍) 即可加入「基金之友」,參與我們定期舉辦之保育活動(下載會籍申請及活動參加表)! 您的捐款能大大推動野生動物保育的工作,讓我們幫助更多物種,資助更多研究,一同攜手共建美好明天!
瀏覽我們 YouTube 短片
加入我們 Facebook 專頁
分享此電郵
©2015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保留所有權利。
如果您不希望再收到我們的電子郵件,請發送電郵到opcf@oceanpark.com.hk或點擊這裡。

地址:
香港 香港仔 海洋公園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