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
保育基金大自然感覺
野生中華鱘去年無自然繁殖,
存活敲
響警號!
被譽為「海中活化石」的中華鱘已在地球上生存了一億四千萬年。只居住在中國長江的中華鱘,在出生數個月後會順流而下到大海中生活。當牠達到性成熟後,就會逆流而上,遷徙3,000公里游回牠出生的地方──長江上游產卵。
 
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極度瀕危」的中華鱘,其存活狀況再次敲響警號。研究人員於2007年在整條長江只發現少於260條可繁殖的成魚。而長江三峽大壩的工程不但令中華鱘的遷徙及繁殖路線被截斷,更帶來水流改變、污染及繁重海上交通等問題,令情況不斷惡化。長江水產研究所於2014年9月指出,研究人員於2013年在中華鱘僅存的唯一產卵地──葛洲壩下游,未能監察到任何中華鱘產下魚卵,亦沒有發現任何中華鱘的幼魚。若此情況沒有得到改善,中華鱘將會面對在野外絕種的重大危機。

為了緩解現時的問題,拯救牠們脫離瀕臨絕種的邊緣,保育基金正資助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環境與中華鱘幼魚分佈之間的關係,希望透過了解牠們的覓食地點選擇,從而更有效地規劃保護區及制定保育政策。我們深信,只要同心協力,彌補過往對生態所造成的影響,在不久將來一定能為野生動物帶來正面的影響。
「基金之友」候鳥生態考察之旅  
 
踏入秋季,又是各種候鳥遷徒的季節。香港毎年都吸引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鳥類前來過冬,包括珍貴的黑臉琵鷺和冷傲的蒼鷺。如果你不想錯過與牠們見面的機會,就要報名參加由「基金之友」舉辦的候鳥生態考察之旅。活動將於12月14日在南生圍舉行,請緊貼我們的最新資訊!
 æˆ‘的海洋夢 - ç²µæ¸¯æ¾³æµ·æ´‹ç”Ÿç‰©ç¹ªç•«æ¯”è³½ 
你心目中的海洋生態是怎樣的呢?透過由保育基金、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及澳門民政總署合辦的繪畫比賽,你可以畫出你心目中海洋生態的面貌。得奬作品會以展覧、刊物甚至廣播的形式供大眾欣賞,希望藉此宣揚海洋保育的訊息。得奬者更將於二月獲邀到廣州出席頒獎典禮。熱愛海洋的你,千萬不要錯過。詳情...
 ã€Œè‚²é¤Šæµ·æ´‹ã€æµ·æ´‹èˆ‡æˆ‘攝影比賽 
保育基金是「育養海岸計劃」的策略伙伴之一,與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合作,在27個海岸生態地點進行生態及海洋垃圾的調查。計劃已招募了超過800名義工,他們將成為公民科學家並接受訓練。保育基金則負責於下白泥和白泥進行清理行動;在恒生銀行義工的幫助下,我們於10月19日成功完成第一次的調查。如果你亦想出一分力,可參與「育養海岸」海洋與我攝影比賽,透過相片提高公眾對海洋污染及野生動物的關注。詳情...
  一分一毫助保育  
您的捐款大大推動野生動物保育工作,請加入「基金之友」(下載申請表),讓我們幫助更多的物種,資助更多的研究,一同攜手共建美好明天!
瀏覽我們 YouTube 短片
加入我們 Facebook 專頁
分享此電郵
©2014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保留所有權利。
如果您不希望再收到我們的電子郵件,請發送電郵到opcf@oceanpark.com.hk或點擊這裡。

地址:
香港 香港仔 海洋公園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