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rt URL
Copy
Twitter
0
tweets
Subscribe
Share
Past Issues
RSS
Translate
English
العربية
Afrikaans
беларуская мова
български
català
中文(简体)
中文(繁體)
Hrvatski
Česky
Dansk
eesti keel
Nederlands
Suomi
Français
Deutsch
Ελληνική
हिन्दी
Magyar
Gaeilge
Indonesia
íslenska
Italiano
日本語
ភាសាខ្មែរ
한국어
македонски јазик
بهاس ملايو
Malti
Norsk
Polski
Português
Português - Portugal
Română
Русский
Español
Kiswahili
Svenska
עברית
Lietuvių
latviešu
slovenčina
slovenščina
српски
தமிழ்
ภาษาไทย
Türkçe
Filipino
украї́нська
Tiếng Việt
如您未能閱讀本電郵,請按此。
English
海豚關注月
三月是「海豚關注月」!保育基金除了在
網上社交平台
推出了一系列有關海豚和保育基金「
海洋生物擱淺行動組
」(行動組)的有趣知識外,亦在今期電子報與大家一同認識本地的海豚品種。
中華白海豚又名印度太平洋駝背豚,主要出沒於香港西面水域,和鄰近珠江口一帶的鹹淡水交界。由於牠們大多數呈白色或粉紅色,許多人都稱牠們為「白海豚」。事實上,這物種的體色會隨年齡而改變 ─ 年幼中華白海豚為暗灰色,長大時才會漸漸變成白色或粉紅色。
中華白海豚 擱淺於香港水域的印度太平洋江豚
除了眾所周知的中華白海豚外,印度太平洋江豚是另一種居住在香港水域的鯨豚。香港的江豚則主要在香港東面及南面的水域出沒,有時在大嶼山附近海域亦會發現牠們的蹤影。江豚與其他鯨豚最大的分別就是牠們並沒有背鰭及突出的吻部;因此,牠們經常被誤以為是汽車輪胎。
還記得年初有一群偽虎鯨於維港出沒嗎?其實自行動組於2006年成立以來,保育基金共錄得超過10個不同鯨豚物種曾在香港水域出沒或不幸擱淺。
(資料由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提供)
保護這些寶貴的物種和珍貴的海洋生物多樣性,除了科研人員的努力外,亦有賴廣大市民的力量和支持。而去年創下歷史新高的鯨豚擱淺數字亦加深我們對海洋垃圾 ── 特別是纏繞海洋生物致死的廢棄漁網(俗稱「鬼網」)── 危害海洋生態的關注。鼓勵您由今天起更積極關注海洋生態,減少製造海洋垃圾及妥善棄置漁具!
香港海洋生物救護及教育中心
開放日取消
鑑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最新情況,海洋公園暫停開放,直至另行通告。因應有關安排,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將
取消原定於 4 月 12 日舉行的香港海洋生物救護及教育中心開放日
。不便之處,敬請原諒。
一分一毫助保育
您的
捐款
大大推動野生動物保育工作,請加入
基金之友
(
下載申請表
),讓我們一同幫助更多的物種,資助更多有關保育的研究,攜手共建美好明天!
立即捐款支持
保持聯繫
F A C E B O O K
I N S T A G R A M
Y O U T U B E
W E B S I T E
E M A I L
© 2020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保留所有權利。
地址:
香港 香港仔 海洋公園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
想要更改收到電子報的方式?
您可以
更新您的喜好
或
取消訂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