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
保育基金大自然感覺
加強國際貿易管制  野生動植物小勝一仗
長尾鯊
生於自然,取於自然,自古以來人類依賴大自然的供給生活,隨著年月過去,人與自然漸遠,種種慾望蓋過從前對自然的敬畏感恩之心。人類非法捕獵和不可持續的野生動植物貿易活動,向我們的鄰居們步步進逼,將不同的物種逼向瀕危或絕種的邊緣。
在1960-70年代,人類對自然的哀號終於作出回應。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簡稱IUCN)的成員,為確保野生動植物的貿易活動不會危害到這些物種的存活情況,於1963年草擬《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簡稱CITES;又名《華盛頓公約》)。此公約於1975年7月1日正式實施,管制國際間野生動植物的進口與出口。被列入公約的動植物會按其所需受保護的程度,分別收錄於三個不同附錄中:
  • 附錄 I 包括瀕臨絕種的物種,這些物種通常是禁止在國際間貿易,除非有特別的必要性。
  • 附錄 II 包括沒有即時絕種危機的物種,但需要管制貿易情況以避免影響到這些物種的存活狀況。
  • 附錄 III 包括至少於一個締約國受保護的物種,而該國要求國際合作協助管制其貿易的物種。
參與簽訂公約的締約國每3年便會召開一次締約國大會,以檢討及更新公約附錄中的物種。時至今日,約有35,000多種動植物受到不同程度的保護。可惜,基於物以罕為貴的理論及人類對「野生」二字的執迷,偷獵和野生動物販運依然猖獗。穿山甲身上保護自己的鱗片,被認為有活血止痛的功用;大象用以防禦的獠牙,被視為身份的象徵;鯊魚游弋所需的魚鰭,被當作突顯財富的美食佳餚。這些與生俱來的部分,為其主人招來無盡的殺身之禍。甚至天生一副可愛模樣也彷如原罪,香港瘰螈及非洲灰鸚鵡因而陷入被偷捕及販賣作寵物的漩渦之中。幸而,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行的第17屆CITES締約國大會上,經商討及表決後,終成功收緊對部分物種於國際貿易上的管制。

穿山甲
全球8種穿山甲於1995年被列入公約附錄II,所有貿易均需取得出口許可證,但基於人類對其肉及鱗片的偏愛,這個物種終究淪為地球上非法貿易中最嚴重的哺乳類動物。於2009年至2014年間,單是中國就從亞洲和非洲進口了7.25噸穿山甲鱗片,至於在記錄外走私的數量有多少,更是無從稽考。過去10年,約有超過一百萬隻穿山甲被非法販賣。香港是國際貿易樞紐,間中就會截獲走私穿山甲。今年5月至7月期間,香港海關至少6次檢獲走私穿山甲鱗片,共超過13噸。試問一年只產一隻後代的穿山甲如何滿足這龐大的需求呢?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於2014年再評估8種穿山甲的存活狀況,並更新其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上的保護現狀:分佈於亞洲的4種穿山甲,2種為極危、2種為瀕危;分佈於非洲的4種穿山甲,均為易危。由此可見,野外穿山甲的數量已達岌岌可危的地步。是次締約國大會將所有穿山甲列入附錄 I,基本上全面禁止其商業貿易活動,這意味著減少國際貿易施加於野外穿山甲的壓力,加強對其的保護。
中華穿山甲 
蝠魟 (Mobula japanica)
鯊魚及蝠魟
除了穿山甲,香港亦是魚翅的一大轉口地,每年均有數以千噸的魚翅產品進出香港。估計全球每年有7,300萬條鯊魚因而被捕獵,人類的過度捕撈將鯊魚推向絕路。經常被人與鯊魚聯想在一起的蝠魟亦有差不多的命運。其鰓部 (膨魚鰓) 因被認為有保健作用,牠們同樣面對過度捕撈的威脅。研究員估計膨魚鰓市場每年交易量最少六萬多公斤,每年有數萬條蝠魟被殺。現在這個捕撈量,根本難以延續下去。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羅列了476種鯊魚及573種鯆魚及鰩魚,今屆CITES會議前只有十餘種的貿易受管制,較多人認識的包括鯨鯊、大白鯊、錘頭鯊及前口蝠魟 (manta ray) 等,均列入附錄 II,而7種鋸魚全列入附錄 I。今屆會議成功將鐮狀真鯊、三種長尾鯊及九種蝠魟 (mobula ray) 列入附錄 II 中。雖然於附錄 II 的物種仍然可以進行貿易,但此舉可透過管制出口許可證,令政府及業界制定可持續的捕撈及買賣方案。

今屆締約國大會作出了不少振奮人心的結論,有望為野生動植物的國際貿易上取得一次小勝利,但對部份物種如考氏鰭天竺鯛來說,我們仍需努力;此熱帶魚於2007年及今年獲建議列入附錄 II,但議案於兩屆會議中均被撤回,未能成功投票表決。在保護野外物種的路途上,我們仍處於起步點。以象牙和穿山甲為例,CITES限制的是國際間的合法貿易,但龐大的走私及黑市市場對野生動物的傷害實在不可小覷。若不嚴厲執法打擊這些違法活動,野生動物依然無法避免被推向絕種的命運。除了政府及業界的合作,你和我也可出一分力。CITES對本地的消耗和販賣並未有規範,買賣均源於需求,只要我們拒絕購買和消耗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牠們便沒有市場。只要市場價值下降,我們即有機會還野生動物一線生機。
新學年新開始   散播保育之籽
野外生態保育大學生贊助計劃
此贊助計劃今年踏入第13屆,保育基金歡迎香港教育大學及香港公開大學加入這個大家庭,我們剛從100多位申請者中,根據他們對生態保育的熱誠及技能,挑選34名學生接受考驗。在未來數月,他們將要與研究員聯絡,從計劃到實踐,務求令這個學習旅程更有成果。今年的新研究項目是到印尼考察考氏鰭天竺鯛(Banggai cardinalfish),其他旅程包括到中國內地考察中華白海豚、長江江豚及大熊貓、到印尼考察蝠魟及紅毛猩猩、以及菲律賓的儒艮與印度的淡水龜項目。
想知道上年計劃如何啟發參與的學生? 請即到香港電台網站,聽聽學生們就他們保育紅毛猩猩中華鳳頭燕鷗蝠魟儒艮的旅程分享。
馬蹄蟹校園保母計劃
保育基金剛公佈今年參與校園計劃的30間學校名單,歡迎各位馬蹄蟹保母加入﹗香港城市大學的研究員會向同學們講解照顧馬蹄蟹的基本技巧,同學完成後將化身保母,在數個月內照顧馬蹄蟹並監察其生長情況,直至牠們回歸天然棲息地。
 
今年計劃已達第7屆,保育基金感謝香港城市大學多年來的技術支援,亦感謝各校長、老師及同學們對保母計劃的踴躍支持,希望今屆的馬蹄蟹保育工作成果更勝舊年。
「育養海岸」計劃2015-16總結暨嘉許禮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為延續2012年膠粒事件的海洋保育精神,由2014年6月起展開為期兩年的「育養海岸」計劃,透過進行海洋垃圾及生態調查追尋垃圾源頭及瞭解海洋生態,助政府制定長遠有效的海洋保育政策。保育基金作為計劃的合作伙伴,主力負責年幼馬蹄蟹的泥灘棲息地。
 
「育養海岸」計劃兩年間共召集本地多個團體超過2,000名義工,以及三個地區的漁民團體合作,進行了130次「育養行動」,分別到全港34個具生態價值的海岸地點,收集及分析不同生境(紅樹林、泥灘、沙灘、岩岸、沿岸水域及珊瑚群落)的海洋垃圾及生態數據。
  
2015至16年總結暨嘉許禮於2016年10月8日舉行,表揚義工過去兩年努力的成果,並公布次年的初步調查結果。數據顯示海洋垃圾中的最常見的是塑膠,比例高達六至八成。
 
「育養海岸」現正展開的「全城走塑大行動」,希望收集市民及團體的聯署,以促請政府盡快立法,對更多即棄用品引入「生產者責任計劃」,並制訂全面且長遠的解決方案;亦要求商界帶頭履行「生產者責任」,改用較環保的替代品,並將「減少、重用、回收」等三大環保原則(3R – Reduce, Reuse, Recycle)加入所售賣或提供的產品當中。
請大家一齊改變消費習慣,簽署承諾減少使用於海洋環境中常見的五大即棄產品,包括膠袋、膠餐具、膠飲管、樽裝水及發泡膠飯盒等,從源頭減廢做起。
與太古地產及新朋友「同一添」的約會
感謝太古地產邀請保育基金聯同14間社福機會參與「同一添」活動,在10月14至16日三天期間推廣馬蹄蟹保育及減廢行動。為鼓勵減少使用即棄飲管,保育基金推出了不鏽鋼飲管連清潔掃套裝,配上印有馬蹄蟹的布袋,令「走飲管」變得更容易。同場亦有馬蹄蟹摺紙及布藝工作坊,以及動物主題的彩繪,讓市民帶走可愛紀念品的同時,亦帶走一顆顆救助野生動物的善心。
活動中展示了馬蹄蟹的褪殼,由一齡至八齡,亦有其他手工作品及裝飾
保育基金教育大使徐淑敏小姐展示親手製作的馬蹄蟹吊飾
如欲購買不鏽鋼飲管套裝或參與手作工作坊,請留意保育基金的最新資訊。
你份帳單「E」咗未?
每次收到水、電、煤帳單,都會為錢包瘦身感到不捨。在這個電郵、電子卡及電子商務盛行的E世代,你是否仍在收取郵寄帳單? 別小看這份帳單,根據水務署資料,若然全港市民轉用電子帳單,每年可節省約120公噸紙張,等同拯救了二千棵樹! 
 
在日常生活上,大家大概都知道要節能省水,現在是時候轉用電子帳單,齊齊拯救樹林,救得一棵樹得一棵嘛!
一分一毫助保育
保育基金的每一份子都致力將保育的信息傳得更遠,為一眾有口難言的野生動物朋友發聲,有關過往的故事可參閱保育基金網頁

您的捐款大大推動野生動物保育工作,請加入基金之友下載申請表),讓我們一同幫助更多的物種,資助更多有關保育的研究,攜手共建美好明天!
瀏覽我們 YouTube 短片
加入我們 Facebook 專頁
分享此電郵
©2016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保留所有權利。
如果您不希望再收到我們的電子郵件,請發送電郵到opcf@oceanpark.com.hk或點擊這裡

地址:
香港 香港仔 海洋公園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