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
OPCFHK Nature's Touch
發現稻田、河粉和傳統文化以外的新世界
放眼越南 探索生物多樣性
說起越南,你會想到什麼?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稻田?又或者是越南河粉?越南當然不單只有這些,對野生動物而言,她亦是一個非常迷人的家園,那兒住著世上其中一個極為珍貴的物種—斑鱉,在越南現存兩隻野生個體,佔全球斑鱉物種的50%。另外地球上最為罕有的蹄類動物之一的中南大羚,還有安南條紋兔及紅腿白臀葉猴也是越南非常有名的野生物種。

每年都會有新的物種被發現,當中不少在一些與世隔絕已經數百萬年的石林之中獨自進化而成,這些新物種包括洞穴蝙蝠、洞穴瞼虎,蝸牛等等。

為了讓我們能更深入了解越南獨特卻正受威脅的生物多樣性,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 (保育基金) 正贊助兩個重點的保育項目。
蒲馬特國家公園哺乳動物研究

保育基金積極支持一系列對蒲馬特國家公園內安南特有哺乳動物的研究,並與多個保育組織包括 Global Wildlife Conservation (GWC), Fauna & Flora International 和 Leibniz Institute for Zoo and Wildlife Research (IZW) 緊密合作而完成。

研究以設置相機陷阱及收集水蛭數據作分析,由於國家公園裡的物種都是極為稀有,牠們的行為通常都較為難以捉摸,以直接觀察方式研究並不合適,而且單憑行動軌跡和留下的糞便去辨認個別物種如赤麂和小型肉食性動物是十分困難的,因此上述方法最為有效。相機陷阱能夠收集大範圍的數據,亦可以拍得清晰和生動的動物圖像,所以現時被廣泛應用於研究稀有和難以尋找的物種。

值得關注的是這個研究是全職觀察生物多樣性的單位在受保護地區之中進行大範圍的實地考察工作。研究團隊由越南本地機構包括蒲馬特國家公園、越南國立大學、河內及榮市大學組成。此外,IZWGWC 委派了國際級的生物學家為研究團隊提供技術支援、指導和訓練,這些組織於過去數年在此地區廣泛研究,極具經驗和心得。

除相機陷阱以外,水蛭收集是這個研究項目的數據蒐集方法,當中包括了水蛭內臟含有物的基因條碼分析。利用這些分析數據,管理團隊可得知行蹤難以捕捉的動物們的棲息習慣;而收集得來的資訊亦可用於了解哺乳動物社區的佔住模式。至目前為止,研究展示了大量地區哺乳動物多樣性的有用資訊。
越南兩棲生物保育

東南亞的兩棲類生物正逐步趨向絕種的危機,但對於進行保育上的最大阻礙是我們對於牠們的認知實在有限。因此,基金會積極支持的另一個項目,就是持續對生物和物種分類作研究,同時對物種分佈進行監察,以認識生物多樣性的模式,同時檢測物種數量遞減的實際情況。

黃連國家公園內的番西邦峰,是法屬印度支那境內的最高山峰。人類在這裡的活動正危害兩棲生物棲息環境,被由超過 80 個非政府生物多樣性保護組織 Alliance for Zero Extinction (AZE視作高度威脅地區。

過度的砍伐、混凝土開採以及偷獵,園區中動物棲息地被嚴重破壞,令牠們的生活遭受威脅。其中有兩種極度瀕危的蛙類,齒蟾蜍 (Sterling's toothed toad) 及細趾蟾科中的一種青蛙 (Botsford's leaf-litter frog, BLLF),都只在園內的山峰範圍被記錄。基於BLLF的獨特進化特性和全球滅絕危機,這個物種已被視為名單中的最高危級別,保育工作刻不容緩。

令這些物種面臨迫切滅絕威脅的是棲息地受破壞,而旅遊事業竟是破壞棲息地的元兇。黃連國家公園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崎嶇特別的地形被譽為「印度支那的屋頂」,日漸成為炙手可熱的旅遊景點。而在國家公園裡,番西邦峰是旅遊重點範圍,亦因為當中十分接近旅客的營地,因此垃圾和污水的問題極為嚴重。此外,自2012年起,該區為了發展旅遊業,不斷開採在河流中的沙礫和石頭作建設用途,這無疑是對蝌蚪和牠們的產卵地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由保育基金贊助的項目正在進行中,目標包括提高越南對當地兩棲生物的保育能力,以及確定齒蟾蜍和細趾蟾兩種瀕危蛙類的活動分布範圍,以更深入了解牠們的生態及生態環境,再適切地進行保育管理方案。另一個主要目標,是希望透過這個研究,嘗試找出預防蛙壺菌 (對番西邦峰兩棲類動物致命的真菌傳染病) 感染的方法。
為無飲管日歡呼!
在六月八日,全球各地將舉辦數百場活動慶祝世界海洋日。為貫徹世界海洋日的精神,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會將於該日一同慶祝我們第二屆的「無飲管日」。今年超過 770 家餐飲店承諾參與「無飲管運動」,當中 110 家更承諾每天不主動向顧客提供膠飲管。此外,香港共有 62 間中小學和 7 間大專學院也參與「無飲管運動」,其中 38 間承諾每天不使用飲管。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會將於「無飲管日」當天在海洋公園舉行一連串的攤位遊戲,希望能呼籲和鼓勵遊人建立「無飲管」的生活態度。一同加入我們吧!
野外生態保育大學生贊助計劃
最新消息
野外生態保育大學生贊助計劃的演藝學院小組於4月啟程馬來西亞的Danau Garang Field Centre,為穿山甲保育拍攝紀錄片。在旅程期間,團隊拍攝了與村民和當地研究人員的訪談,並節錄了在森林和河流的實地考察。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會對此項目感到興奮,我們會繼續支持穿山甲保育研究人員及其拍攝紀錄片的工作。

另外兩組學生亦在五月份完成了他們的旅程。四名學生前往菲律賓搜尋儒艮,另外兩名學生前往印度尼西亞尋找蝠鱝。其餘的隊伍將在六月開始他們的旅程!
活動資訊
「鯨豚擱淺行動組」講座,講者為保育基金科學主任盧芷欣小姐
日期:2018年6月3日 (星期日)
時間:2:00pm-2:30pm; 3:00pm-3:30pm
地點:香港科學館地下生物多樣性展廳
語言:廣東話
*持常設展廳入場票人士可免費參與
無飲管日 – 遊戲攤位及影相打卡區
日期:2018年6月8日 (星期五)
時間:10:00am-6:00pm
地點:香港海洋公園 (近怡慶坊)
*樂園訪客無需額外支付入場費
香港蠑螈講座 ── 香港蠑螈是在香港發現的唯一品種, 講者為保育基金助理科研經理劉彥芹博士
日期:2018年6月9日 (星期六)
時間:2:00pm-2:30pm; 3:00pm-3:30pm
地點:香港科學館地下生物多樣性展廳
語言:廣東話
*持常設展廳入場票人士可免費參與
世界環境2018零廢Fun墟遊戲攤位
日期:2018年6月10日 (星期日)
時間:11:30am – 7:30pm
地點:九龍灣零碳天地
*免費入場
更多方式支持我們
想以不同途徑為海洋保育出一分力?由5月31日至6月3日,凡於德福廣場 SEIKO Prospex - SAVE THE OCEAN 展銷會購買任何 SEIKO Prospex 腕錶,通城鐘錶有限公司將捐出是次銷售部份收益支持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的保育工作。詳情請按此
一分一毫助保育
保育基金的每一份子都致力將保育的信息傳得更遠,為一眾有口難言的野生動物朋友發聲,有關過往的故事可參閱保育基金網頁

您的捐款大大推動野生動物保育工作,請加入基金之友下載申請表),讓我們一同幫助更多的物種,資助更多有關保育的研究,攜手共建美好明天!
©2018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保留所有權利。
如果您不希望再收到我們的電子郵件,請發送電郵到 opcf@oceanpark.com.hk 或點擊 這裡

地址:
香港 香港仔 海洋公園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






This email was sent to <<Email Address>>
why did I get this?    unsubscribe from this list    update subscription preferences
Ocean Park Conservation Foundation, Hong Kong · HK, Aberdeen · Hong Kong, China China ·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