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
保育基金大自然感覺
尋找人魚:齊來做保育專家
在今期的電子報中,我們會繼續分享參加了野外生態保育大學生贊助計劃 (USSP) çš„同學出國參與野外考察工作的故事。5月24日,來自城市大學的劉凱珊 (Rosanna) èˆ‡æŽæ—»æµš (Samuel),啟程前往菲律賓,正式展開為期13日的尋找人魚之旅。他們在旅程中加入了當地的保育團體Community Centred Conservation (C3),參與的儒艮觀察活動和協助辨認及記錄海草品種。
“Dugong”一詞源自他加祿語及馬來語的詞語“duyung”,兩者的意思都是“海洋的淑女”,據說是古老人魚傳說的靈感來源。這種龐大的草食動物主要食糧為海草,一般出現在有大片海草的淺水地區。與牠們的近親海牛相比,海牛較喜歡河口和清水地區,而儒艮身型較纖細,尾部兩邊突出,與鯨魚相似。
由於海草是儒艮的主要食物來源,因此Rosanna與Samuel學習如何辨認和記錄海草的品㮔,以支援儒艮的保育工作。
C3人手始終有限,面對了無邊際的海洋,團隊亦需靠賴當地社區協助參與儒艮監察工作,讓他們能夠加深對這個物種的了解。
監察儒艮從來不易,因為儒艮每到水面呼吸便可維持2至6分鐘,其內歛謹慎的性格亦令牠們不會游近人類;加上海面反射的強光,導致團隊進行儒艮觀察時倍感困難。
透過實地工作,Rosanna 與 Samuel 不但學會進行調查的實質技巧和鼓勵當地社區參與,他們還經歷意想不到的事情,例如兩度成功發現儒艮、在滿佈螞蟻的房間睡覺、跳入水中即遇上箱形水母及乘坐被水浸了一半的船,旅程充滿驚喜。
箱形水母能製造致命毒素,在Rosanna與Samuel潛水的水域十分常見。
在儒艮觀察旅程的中段,團隊突然發現他們乘坐的小船正在入水。同心合力清除船內的積水正好讓大家在旅程中展現團隊精神。
保育從來都是一件需要各界人士共同參與的事。Rosanna與Samuel親身見證和經歷C3如何在進行儒艮保育的科研工作時,教育和鼓勵公眾(漁民)參與,提升他們對儒艮保育的關注。
"我們曾被問到為何要保育那些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無關、居住地遠離香港的物種。的確,我們或許不會知道這些物種在生態系統中扮演的角色,也未必能保護菲律賓的海草床。人類與無數的寶貴生命共享同一個地球,我們有能力令這個地球成為更惡劣或者更美好的居住環境。保育自然環境不一定需要由環境學家或科學家來做。若我們能採取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多思考我們每項行動對環境的影響,只耗用我們需要的資源,最終也能為地球帶來正面改變。"
 å¤æ—¥æ–°ç™¼ç¾ï¼šé¦–次於本港發現日本海馬 
地球總是讓我們驚嘆它的奇妙;當我們以為自己已經很了解身邊的環境時,往往會意外地有新的發現。早前在7月9日,一位潛水人士在香港東部發現一隻未曾被紀錄於香港水域出現的日本海馬(Hippocampus mohnikei),其身長約8厘米。
 
該名潛水人士發現海馬後已通知保育基金。跟據所得的照片,被發現的海馬並不屬於香港的常見品種;因此保育基金將照片轉交予我們的合作伙伴Project Seahorse以供確認。Project Seahorse的專家查證後,相信今次紀錄到的海馬為日本海馬,其後該名潛水人士將海馬的照片和相關的資料上載到Project Seahorse的 iseahorse.org 網上平台作紀錄。雖然香港以往亦曾出現懷疑發現為非本地品種的個案,但一直未能確認。今次的重大發現有助讓我們進一步了解香港的海馬及魚類多樣性,反映公眾參與對物種保育的重要;同時提醒我們大自然仍有很多物種和無限的奧秘有待發現。
保育基金於2013年開始海馬標籤計劃,讓研究人員能夠辨識不同的海馬,監察他們長遠的存活率、成長和居住範圍。團隊在8月發現兩隻身長分別為9.5厘米及14厘米的雌性黃海馬(Hippocampus kuda),並為其繫上標籤。研究人員完成量度體積大小後會在水中用軟繩將標籤繫在牠們的頸上。所有標籤都是獨一無二的,單數用於雄性,雙數用於雌性,它們就像是海馬的身份證!
如在你下次潛水時發現任何海馬,可拍下牠們的側面全身照,連同發現的日期、時間和地點電郵至 opcf@oceanpark.com.hk äº¤äºˆä¿è‚²åŸºé‡‘。你的發現能幫助我們擴大海馬發現紀錄的資料庫,從而增進我們對這物種的認識,更深入地了解其分佈,為保育這個引人入勝的物種出一分力。
為海洋謝絕一次性塑膠製品 
你有沒有留意我們每日在日常生活中製造塑膠廢料的數目?其實不少香港的海洋垃圾是“香港製造”,當中塑膠廢料佔60%。
為了創造更清潔的海洋環境給我們的海洋朋友,我們現在邀請你與我們一起承諾謝絕一次性塑膠製品。立即承諾: https://coastalwatch.hk/pledge/en/promise/individual
 
 åŸŽå¸‚中的自然環境:東澳古道 
保育基金於8月14日早上與一班基金之友到東澳古道遠足。昔日作為連接東涌與大澳的東澳古道,現在已成為行山愛好者的好去處,全因在這路段上可看到多個不同的自然生態環境;泥灘上的招潮蟹和彈塗魚,樹林裡的大木林蛛和沿途樹上各種果實等,都讓各位基金之友驚嘆大自然界的豐富多樣的生物。在如香港一樣繁囂的城市而能夠在咫尺之遙看到如此美麗的自然風景,實在難得。
 ä¿è‚²ç†Šè²“ ç”±æœˆé¤…é–‹å§‹ 
一如以往,奇華今年在中秋節推出大熊貓造型迷你月餅。於2016年8月至9月期間每售出一套大熊貓迷你月餅禮盒一份,奇華將捐出港幣5元支持保育基金的保育工作。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這款大熊貓迷你月餅禮盒,為你的家人和野生動物帶來點點心意!
  一分一毫助保育  
保育基金的每一份子都致力將保育的信息傳得更遠,為一眾有口難言的野生動物朋友發聲,有關過往的故事可參閱保育基金網頁。

您的捐款大大推動野生動物保育工作,請加入「基金之友」(下載申請表),讓我們一同幫助更多的物種,資助更多有關保育的研究,攜手共建美好明天!
保育基金的每一份子都致力將保育的信息傳得更遠,為一眾有口難言的野生動物朋友發聲,有關過往的故事可參閱保育基金網頁。

您的捐款大大推動野生動物保育工作,請加入「基金之友」(下載申請表),讓我們一同幫助更多的物種,資助更多有關保育的研究,攜手共建美好明天!
瀏覽我們 YouTube 短片
加入我們 Facebook 專頁
分享此電郵
©2016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保留所有權利。
如果您不希望再收到我們的電子郵件,請發送電郵到opcf@oceanpark.com.hk或點擊這裡。

地址:
香港 香港仔 海洋公園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